健美愛好者的飲食應該由三方面構成,碳水化合物,蛋白質和脂肪,碳水化合物許多健美愛好者不願意多吃,怕長胖,但其實妳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過低下,會導致妳極易感覺到疲勞,併且,如果妳少吃碳水化合物,妳的體內就會堆積脂肪來供應身體所需要的能量,我認為碳水化合物應該佔全部食品攝入量的55%;再說說蛋白質,許多健美愛好者包括健美運動員都認為蛋白質吃的越多越好,其實,每公斤只需要攝入2到3克蛋白就可以了,多吃會增加腎臟負擔,也容易堆積脂肪,蛋白質應該佔一天全部食物的35%,下面再說說讓很多健美愛好者頭疼的脂肪,如果妳想增長肌肉,那麽攝入適當的脂肪是必須的,而且如果妳平時脂肪攝入很少,那麽在為比賽而減脂肪的時候,會很睏難。
下面我再來說說鹽和健美的關繫,在健美比賽中,鹽是衡量運動員賽前訓練質量的重要標誌,因為鹽在細胞滲透壓,水平衡中起主要作用。鹽在體內的比重,關繫到線條的清晰程度,在有的健美比賽中,有的運動員出現在賽臺上抽筋的現象,就說明在鹽的攝取上存在問題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一般人每日食鹽量為6-8克,另外醬油也是膳食中鹽的另一來源,醬油中鹽的含量為18%,所以,我建議廣大健美愛好者還是口味清淡一些為好。我給廣大健美愛好者建議一些食品:紅薯,金槍魚,草魚,牛後腿肉,雞小胸肉,米飯,全麥面包,土豆,蛋青,香蕉。如果時間允許,應該把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,這樣更能給妳的生活和訓練增強動力和營養。
營養滿足不了訓練的和恢復的需要,是業余健美運動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。雖然飲食營養受經濟條件的制約,但有不少運動員對各種營養品的作用、訓練後應吃什麽食物等問題仍缺乏認識。如何在現有的經濟條件下,更加科學、經濟地攝取營養,已滿足訓練的要求,是每個業余健美運動員應該和必需掌握的知識。
一、營養的計時生物規律
營養計時生物規律,是指人的大腦中有一個生物計時器,它控制著人體生物節奏,形成人體新陳代謝和化學反應時間的規律。人們可根據這種生物學的節奏而制定相應的飲食制度,即在人體最需要某種營養的高峰期,及時提供營養,使其產生最佳效果。
1、蛋白質。蛋白質主要由於恢復在大強度訓練中破壞了的肌肉纖維,起修復作用。有的運動員不知何時攝取蛋白質,常常邊訓練邊飲用牛奶、酸奶等,這樣即造成浪費,又損害了身體。在訓練過程中,能量主要來源於脂肪的新陳代謝。當訓練超過3小時、體內糖原耗盡時,才動用肝臟中貯存的蛋白質食物,只能增加腸胃負擔,甚至造成不良後果。一般說來,在訓練後的90分鐘裏,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,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。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:瘦肉、雞蛋、魚類、牛奶和豆類等。
2、碳水化合物。碳水化合物是以糖原的形式儲在肝臟和肌肉中,稱為肝糖原和肌糖原。當人體需要能量時,肝糖原便轉化為葡萄糖併融解在血液中來提供能量。經過大強度訓練和一整夜的消耗,在早上5-8時能量基本耗盡,此時補充碳水化合物,能及早增加肝糖原的儲存,為訓練提供能源做好准備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有:大米、麥類面物、土豆、蔬菜和水果等。
3、維生素和礦物質。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內進行新陳代謝最基本的營養物質,主要起催化作用,使其它營養物質能更快更充分地被人體吸收利用。
維生素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。水溶性為維生素C、復合維生素B等,它們一般在體內持續發揮作用2-3小時,然後其分泌物通過腎臟排出。因此3小時補充一次水溶性維生素可滿足身體的需要。脂溶性維生素為維生素E、A、D。它們可在體內持續作用12-24小時,因此,每天補充一次即可。因為只靠食物中提取的維生素遠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,所以還必須按時服用維生素類藥片。
二、訓練前後的營養的合理調配
健美訓練是通過“超負荷”引起的“超補償”而使肌肉增粗的。達到“超負荷”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來源,達到“超補償”又必須有豐富的修復材料。能量來源主要為碳水化合物,修復材料為蛋白質。它們雖然產能相同,均為4.1仟卡/克,但供能順序不同。首先是脂肪供能,其次是碳水化合物,最後才是蛋白質供能。那麽,訓練前後的安排應是:訓練前的一段時間裏,在保持體內糖原儲存的情況下,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,直至訓練前的90分鐘左右。
世界健美專家喬韋德說過:“對於健美運動員來說,寧可錯誤的多吃蛋白質,也不能錯誤的少吃。”但是,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絕對不允許錯誤的多吃,而應科學的攝取。例如:如果每天的營養費為8元,那麽訓練前應用2元,訓練後用6元,因為碳水化合物遠比蛋白質便宜,這樣做,可相對節約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。
三、每天進餐次數與營養的充分利用
眾所周知,少食多餐有利於人體健康,對健美運動員更是如此。如果在一餐中進食過多,會使腸胃負擔加重,不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。對於健美運動員來說,每天合理的進餐次數應為5-6餐。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,制定出一種適合業余健美運動員的營養食譜(見下錶)。
進餐次數進餐時間進餐內容
第一餐:上午7:00 1杯牛奶,2-3個雞蛋,一塊面包,一種水果
第二餐:上午9:30 2個雞蛋(用開水或牛奶沖服),一種水果
第三餐:中午12:00 米飯或面食,蔬菜,一種動物蛋白(數量自定)
第四餐:下午2:00 一塊面包,土豆和水果
第五餐:晚上6:00 米飯、土豆或面食,肉類或雞蛋或魚,蔬菜(數量自定)
第六餐:晚上8:00 一杯牛奶或1-2個雞蛋,一杯桔子水
(下午2:00-6:00為最佳時間)
每個人的訓練水平、吸收能力不盡相同,因而肌肉的增長速度也不一樣,所以最好根據具體情況和經濟條件,制定出自己的飲食計劃。需要指出的是,訓練的強度和密度也應隨著營養的變化而改變,以保持“進”“出”平衡。
為了營養得到充分利用,應盡量吃生食或半生食物,如蔬菜、雞蛋、牛奶等。不要油炸或長時間地蒸煮食物,有些帶皮食物盡量不要去皮,但必須保證衛生。
總之,為了盡快提高業余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水平,除了科學訓練外,還應遵循科學的飲食方法。找到一條更經濟更合理的攝取營養的途徑,最大限度地縮小經濟、營養、訓練三者之間的矛盾。